| 无障碍浏览
切換到繁體版
【“十三五”成就巡礼】有机旱作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

  “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山西农业要打好特色优势牌,走‘特’‘优’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的重要指示为我省现代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3年多来,全省上下坚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带动现代农业,有机旱作农业成效显现,特优农业大踏步向前。
  坚持特优战略 推进质量兴农
  10月15日,在寿阳县朝阳镇胜利村玉米旱作高产示范区,看着颗粒饱满的玉米粒从收割机里喷涌而出,村民郝培德心里乐开了花:“我们这个有机旱作玉米深松密植示范区,是按照‘机械深松-精选优种-测温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中耕追肥-植保防控-机械化籽粒收获-地膜零使用-秸秆还田’的技术路线种植的,请的是墨西哥专家,去年平均亩产达1015公斤,今年长势更好。”目前,晋中市已建设有机旱作玉米深松密植示范区11个,面积11.24万亩,带动了整个晋中市300万亩玉米生产提质增效。
  2017年以来,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抓好封闭示范、专家联系包县包片服务等一系列办法和举措,搭建起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四梁八柱”。创新开展了农业政策保险试点服务、农业信贷服务,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长治、晋中、朔州、忻州4市、15个县整建制创建封闭示范区,创建120个封闭示范片,涌现出了一批“有机旱作+特色产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典型好模式。
  3年来,全省财政投入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资金近12亿元,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金50多亿元,各地秉持“特”“优”思路,做大做强“特色”“功能”“品牌”农业。
  刘磊是岢岚县三井镇孟家坡村锦凤凰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合作社运用三安有机旱作农业模式种植露地菠菜已经有2年:“我们的菠菜入选首批山西供粤港澳的‘圳品’产品,一亩地年平均纯收益达到3600元,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和就业。”
  目前,晋中市已形成粮、畜、菜、果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了祁县酥梨之乡、左权核桃之乡、太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寿阳无公害蔬菜基地县。长治市在太行、太岳山区建设野生药材抚育基地和仿野生药材种植,形成了百万亩中药材的产业规模。壶关旱地西红柿、长子大青椒、武乡小米、襄垣油用牡丹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山西农谷金砖五谷有机杂粮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农高区分别以有机旱作农业、河滩地高产高效农业、有机田园观光旅游农业三种模式建成有机基地5000亩,带动当地5000户农民增产增收。阳泉市在示范区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突出科技支撑 做好“七大文章”
  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这几年,我省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品牌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八大工程,做好“土”“肥”“水”“种”“技”“机”“绿”等七大文章,进一步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山西农业大学围绕晋南麦果、晋东南粮菜、晋中城郊高效作物、晋西北杂粮、晋北粮草畜,注重与省里的示范片区结合,建立了30个试验基地(点)。进行了农田水分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耕地质量保育与提升、轮作休耕、减肥减药绿色生产以及贯穿各个环节的艺机一体化技术研发,初步建立起山西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我们在隰县、万荣、阳曲、长子等县市建立有机旱作示范样板田万余亩,集中展示小麦、玉米、谷子、高粱、食用豆、燕荞麦、藜麦等新品种百余个。”山西农业大学有机旱作专家高志强告诉记者,玉米探墒播种、膜侧播种、谷子绿色生产等艺机一体化技术以及“果-菌-肥”生态循环、“513”草畜田生态循环等技术模式,在全省相应区域累计示范推广500余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山西农谷采取“项目+人才”“人才+项目”“选任+聘任”等模式,与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和“晋博士”团队合作,建立晋中国家农高区专家库;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20余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8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同时,聘请中科院成秋明院士、中国农大张天柱教授等9位专家为特聘专家。
  打造和维护好山西有机旱作农业这个金字招牌,忻州市建设高标准农田17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杂粮品种良种普及率提高到60%以上。吕梁市推广丘陵山区玉米、小杂粮等耕作新技术、新机具,积极支持汾阳创建高粱全程机械化作业试验区,带动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突破720万亩次。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等有机旱作核心片连续两年谷子亩增产100公斤-150公斤,云州区瓮城口村谷子示范区平均亩产600公斤,形成了谷子高产栽培的典型样本。
  目前,全省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已初步建立,全省杂粮良种普及率由58%提高到6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由82%提高到90%、农业机械化率由65%提高到72%,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年均增幅30%以上。
  强化示范引领 绿色高效发展
  同样是土豆,有机土豆的价格是普通土豆的四五倍;同样是苹果,有的论斤卖,有的按个卖。我省有机旱作示范片以发展绿色、高质、高效农业为统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太原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奠定了基础;临汾市信息化管理与生态循环相融合,以吉县朝晖智慧果园、翼城高端樱桃物联网园区、大宁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区建设等为试点,探索“互联网+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动技术融合、功能拓展、生态循环发展;运城市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节水60%,节肥20%,同时达到省工、省时、降低病害、农产品提质的目的。山阴县谷子平均单产由200多公斤增加到350多公斤,谷子价格由每斤1.5元提高到2.3元-3.5元,打造了百汇农珍、雁门香、塞外火山土等小米品牌。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负责人谷勇介绍,绿色、高产、高质、高效是这些有机旱作示范片的共同特征。今年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晋庄村谷子高产创建项目基地亩产达到547公斤,龙泉镇紫岩掌村旱地西红柿亩产达到15吨;潞州区潞玉种业玉米科学研究院内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基地高粱亩产达到837公斤,沁源县沁河镇北石渠村和东沟泉村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马铃薯亩产达3850公斤。
  灵丘县是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灵丘县村级有机农业扶贫模式被列为“中外减贫案例”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模式类中外减贫案例”,打造了车河、桃花沟等有机旱作社区,发展有机农业成为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车河村村民李占富说:“家里楼下的一片有机农田就是我的工作场所,每天赚110元,老伴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天也有60元的收入。”
  3年来,我省涌现出一批“有机旱作+特色产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典型好模式。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鞠振表示,通过3年坚持分层次、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有机旱作封闭示范,我省做到了“三个率先”和“三大突破”,率先建立有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率先形成高效有序可借鉴的经营管理机制、率先做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公共品牌;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突破、在提质增效上有突破、在品牌创建上有突破。我省走出了一条技术集成配套、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绿色循环的路子。(王秀娟)
 
(原标题:【“十三五”成就巡礼】有机旱作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网站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