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切換到繁體版
送三子女参加革命的父亲——杨濂
【打印】

  杨濂(1893——1944),字琴溪,孝义市下吐京村人,出生书香门第。民国元年(1912)山西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先后任山西省农学编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卷烟统税局副局长、山西省实业厅科员。民国24年(1935)考任平顺县县长,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嫉恶如仇,为解决县民饮水问题,踏遍乡村,指导群众打井,颇得人心。因对上司安排推销“戒烟药饼”(鸦片)拖延抵制被撤职。
  “七•七”事变后,他痛恨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携眷归里务农。同年秋,应邀出席了八路军115师召开的开明绅士座谈会,对八路军的抗日主张和工作作风大加赞赏,并响应中共“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有枪出枪”的抗日救国号召,带头捐钱献粮,受到了八路军的表扬。翌年2月,日军侵入县境、奸淫虏掠,无恶不作,更激发了他的民族感和爱国心。适逢八路军和抗日决死队在孝义招兵,他义无反顾地将13岁的杨莉萍和20岁的杨泗萍两个女儿及16岁的独生子杨志坚送往“决死二纵队”和八路军115师。当他得知决死队缺少枪支时,又毫不犹豫地将任平顺县县长时为自卫购置的一支德国造小手枪捐献出来。同年夏天应邀出任孝义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在政务中尽心尽责。
  “晋西事变”后,他再次返归故里,次年夏秋之交,日本侵略军以他家中妻女相挟迫任日伪县公署秘书,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洁身自好,任内少言寡语,消极怠工,累遭日酋斥责,民国30年(1941)日军撤离孝义县城后,始获自由。
  杨濂生性正直,纯朴善良,热爱水利事业,村民打井,必请他选择井址,他不辞劳苦,尽心竭力,村里常因浇地发生事端,杨濂实地调查,与众商定用水规约,平息了多年用水争端。并喜藏书、精工书法、擅长篆刻,凡遇节日喜庆,多挥毫为乡邻书写对联,由于他平易近人,热心公益,备受村民的信赖和敬仰。民国33年(1944)5月病故。
 
(原标题:【红色记忆】送三子女参加革命的父亲——杨濂)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网站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