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切換到繁體版
冯全英
【打印】

  冯全英(1921—1942),女,孝义市石像村人,中共党员。祖父是晚清举人,伯父曾留学日本,父亲曾执教于山西大学。
  她生长在书香门第,从小渴望读书。稍长见家族男丁都跟祖父读书,心里不服,一日闯入书屋,向祖父慷慨要求:“我要读书!”祖父惊叹之余亦为其胆识所动,特授看图识字卡一盒,首次打破了冯家男读女织的旧规,为冯氏姐妹铺开了读书之路。之后,冯全英开始读《女儿经》等书,聪慧才识,崭露头角,深博祖父欢心。几经周折,9岁入石像村女子初级小学校,民国20年(1931)考入兑九峪女子高级小学校,各门功课皆优。期间,为求索课外知识,她用积攒的零花钱购订报刊,关心国事兴衰。 
  “九一八”事变激起她的爱国热情,冯全英屡就中国政府接受丧权辱国条约的问题向老师求教,她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题的作文中写道:“日侵吾国,为中国莫大的忧患和耻辱。中国四万万同胞应奋发昭雪国耻,古有花木兰女扮男装从戎杀敌,今中国两万万妇女,为何不能报效国家?”尔后,她联络教师,团结同学,力争取消《孟子》课,增设时事课,得到校方的同意。
  冯全英高级小学毕业后,带着“一个勇敢好学的姑娘”评语,考取太原女子中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但她很自信地说:“只要有志气,有恒心,自学同样可获得知识,同样可寻得报效国家的出路。”遂一面随父学习,一面做针黹赚钱购书,奋发求知。
  民国25年(1936)秋,冯全英参加了在太原市海子边举行的“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大会,随即到“牺盟会培训班”报名,惜当时不收女生,未能如愿。七七事变后,冯全英随父归里,适逢牺盟会工作人员在石像村开展工作,她毅然加入牺盟会组织,在石像村组建了孝义第一个村“妇女救国联合会”。从此,挑起了开辟孝义县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重担。她首先动员冯氏五姐妹参加抗日,接着走村串户动员妇女,面对封建势力的阻挠,她坚定不移,坦然离家,加入抗日工作队,相继任孝义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协助员、县妇联会秘书,中共孝义县委妇委会干事兼孝义牺盟会工作队指导员。她凭着吃苦耐劳,深入踏实的作风,深得众人推崇,成为全县妇女界之领袖。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孝义妇女受其影响,纷纷走上抗日救国的前线。
  冯全英才智胆略,为人称道,她遇事果敢坚毅,不避艰险,勇往直前。在东许村和西许村一带协助中共孝义二区区委训练妇女党员时,东许村汉奸村长告密,冯全英在日军偷袭中被俘而被关押在窑洞里,冯全英将被押同志组织起来,借着黄昏暮色,卸掉窗玻璃,带领大家逃出。当敌人发现时,她们早已消失在青纱帐中。同年秋,蒋阎发动反共摩擦,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全英受组织委托,带领由汾赵中心撤出的干部转移到指定地点,安全地完成了任务。
  “晋西事变”后,她随军北上,赴延安学习开展城市工作。是年又复返晋西北,在晋绥分局工作,正当她风华正茂之时,不幸积劳成疾,胃部出血,经多方治疗无效,于民国31年(1942)逝世,时年仅21岁。她死后被葬于陕西省神木县贺家川镇病亡烈士陵园内,其墓葬现保存完好。民国34年(1945),中共晋绥分局在其墓旁立碑以示纪念。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网站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