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切換到繁體版
论机构建设
【打印】

 张世民 
  地方志机构作为政府主管地方志事业的组织机构,首先必须解决好社会参与、社会服务问题,力避边缘化倾向。所谓边缘化倾向,就是向人或事物发展非主流的方向移动、变化;地方志机构的边缘化倾向,即是指地方志事业丢失了它在社会舞台上应有的社会角色位置。要力避地方志机构的边缘化倾向,就必须在强调地方志的事业性、增强地方志的公益性、突显地方志的智库性等方面下功夫。
  必须指出的是,地方志机构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信息平台,也是一个区域、一个行业最权威、最丰富的信息库、思想库和智囊库。其平台位置的高矮、升降,不但制约着社会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宏观性,而且影响着社会发展和区域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但是,对于一个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平台来说,倘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长处,不能起到相应的智库作用,则其平台优势必将随着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的加快而被人们所消解、所遗忘。如果一个相对较高的政府信息平台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则基层社区的民间信息平台,就将以其非权威性、非公益性的特点发挥相应的替代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信息资源的保存和占有已不再由政府部门垄断,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纳也将更多地仰赖社会化手段,而作为政府宏观管理和整律社会信息资源的地方志机构,必须在政府机构的权威性、公益性和社会平台的自由性、随意性之间寻找平衡,不断探索其社会职能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途径。为此,就必须解决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其一,地方志机构的公益服务程度,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密切相关。有句话说:“作为决定地位”。当前各级地方志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被边缘化、角落化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地方志机构所集纳的社会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要,各地诸行业盼望加大对地情信息挖掘力度和整合强度的意愿日益迫切,但因一些地方志机构人浮于事,无所作为,社会参与意识欠缺,公益服务功能下降,所以在社会信息整合和人文资源开发方面话语乏力;另一方面,党政机关、社会各界迫切需要综合性地情信息的得力支持,与地方志机构大参谋、大助手、大智囊、大平台角色的实际矮化,特别是与地情信息成果相捆绑的地情专家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地方志机构在社会舞台中扮演角色的边缘化倾向。要想遏制这种边缘化倾向,就必须聚合内力,刷新形象,形成一个有所作为的整体架构,从而发挥其一体对外的规模化效应。仅有个别专家,少量人才,还构不成规模化效应;眼睛向内,片面发展,也提不出带有战略性、宏观性的发展课题;而与社会各界长期疏离,缺乏互动,类若浮萍,更无法凸现其特殊的行业魅力。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面向社会服务,注意抓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度较高的重大现实问题,有效地组织社会力量,通过科学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使地方社会信息立体化、鲜活化和可持续化。
  其二,地方志信息资源的宣传力度,也要与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密切互动。地方志机构要善于抓媒体,抓宣传,抓主动出击和切题服务。地方志的信息资源,大都具有基础性、人文性的特征。这种基础性、人文性的形成,需要地方志工作者的辛苦挖掘,需要从资料搜集、信息整合和编纂方式等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其学术性和专业性。与此同时,地方志事业的工作方向,绝不只是为后人积累信息资源,而是要高度重视现实资源的活化应用。所谓现实资源的活化应用,说到底,就是能符合党政决策、顺应社会需求的用于社会实践。地方志信息资源的活化应用,也是展现其科学性和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做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调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宣传。基础资源是多样的,但现实应用是有选择的,只有将基础建设和选择宣传有机协调起来,地方志的触媒效应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地方志事业和地方志资源的不可或缺性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另外,在地方志与各种媒体的互动方面,也要注意传统平面媒体和现代立体媒体的互动结合。诸如电视属于强势社会媒体,可以在社会参与、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优势;报刊属于传统平面媒体,可以在信息稳定和科学宣传方面发挥优势;而互联网作为最时新的互动媒体,可以在信息的立体集成和系统整理方面发挥优势。适应社会各界的不同需要,注意信息资源的选择宣传,就能够促进地方志事业社会化、公益化的步伐。 
  其三,地方志事业要规避被边缘化的倾向,就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强化课题意识,注意思考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需要密切相关的重大学术命题。目前,全国多数地方志机构作为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政府机构,其事业性和管理性之间仍然存在着某些现实的社会矛盾。就管理职能来说,必须实行修、纂互动。其中“修”指监修,而“纂”指编纂,地方志机构的行政职能正体现在两者的交互作用方面。就学术职能来说,应该做到编、审互动。“编”是一种学术行为,“审”也是一种学术行为。仅仅掌握审定权力而不懂得行业规范,就不能保障地方志的基础学术质量。地方志的基础学术质量,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话题。对于地情知识的原创性追求,必须在整体资料挖掘、编纂处理和科学审定等方面加以贯彻。愈是具有原创性和先进性的社会信息资源,愈是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社会服务作用。问题在于,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深化,尤其是大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和完善,社会信息资源的社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地方志机构的公益性和基础性特征也将进一步凸显,因而要解决修志机构的边缘化问题,就必须大力强化其事业性和资源性特征。否则,地方志机构的“政籍”和“学籍”,也将迷失于非权威化、非公益化的里程之中,从而导致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学术平台,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强势冲击下丧失其最初的话语权。当然,对于地方志本身的理论建设,诸如地方志事业的导源、功能和保藏问题,对于地方志学科的体系建设、质量保障和科学应用问题,以及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卓具个性的记忆遗产的申报、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的探索,也都构成了当代中国地方志理论探索的核心话题。
  其四,地方志机构要避免被边缘化的倾向,还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在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当地实施办法的同时,需要有更具操作性、实践性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一切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制度建设包括事务性制度和政务性制度两种制度的建设。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是地方志机构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国家公务员综合考核制度的建立,也能促使我们在政务性制度建设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单纯按照国家公务员法规、制度进行管理,还不能完全体现地方志事业的自身特点。地方志机构的事业性和学术性诉求,使其在遵循学术规范、体现科学道德方面,尚有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话语空间。尤其是地方志机构要发挥其社会智囊和公益服务作用,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开放服务制度。地方志信息应用的活化特点,以及担纲此一资源整合使命的专家队伍建设,也要求各级政府对地方志机构给予必要的制度支持。事实上,这种地方智库建设已经成为地方志事业制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原载《内蒙古史志》2008年第1期)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网站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