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切換到繁體版
星光熠熠的激情岁月——忆孝河大地的英雄儿女(下)
【打印】

许石青
1948年孝义南下干部合影
侯佑诚与学生亲切交谈
杨金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农技指导
马牡丹烈士英雄事迹电视剧《山溪之歌》剧照
□ 文/张丽妍 图/赵泉 武斌 刘怀清
 
  那是一个如火如荼、热血澎湃的年代。
  隆隆的炮声敲击着孝河大地的夜幕,在黎明的曙光中,孝义迎来了战火洗礼后生命的新篇章。
  1949年3月,刚刚迎来解放的孝义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分两批组织了155名南下干部工作团,奔赴湖南长沙、湘潭等地,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孝义市(县)委领导全市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孝义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牢记革命传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孝义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这座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正在深化改革中再焕青春。
  许石青:艺坛巨匠 梨园师长
  许石青(1925—1999),原名许士诚,孝义市东许村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97年,被吕梁地委、行署命名为 “吕梁人民艺术家”。
  1942年,年仅17岁的许石青为生活所迫而辍学到孝义兑镇高小当了教员,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汾阳铭义中学,毕业后回到孝义县高级小学任语文、声乐教师。孝义解放后,许石青在其任教的简易师范办了第一期文艺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利用假期演出,一炮打响,轰动城乡。1950年,县里以文艺班为主体,成立了孝义县文艺宣传队,许石青当任队长兼编导,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人才。1952 年,许石青在孝义县文化馆任副馆长,并兼管剧团工作。他极力主张培养青年文艺人才,并四处奔波,筹资集款,选聘教师,选拔苗子。此后,县里便以青年文艺培训班为主,组建了孝义新艺剧园。1955年,许石青先后担任晋中晋剧二团、青年团的编导、编导室主任、副团长。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蜚声三晋剧坛的名演员。1979年,他先后担任吕梁晋剧团团长、吕梁行署文化局副局长等职。这期间,他体弱多病,仍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地工作,念念不忘培养新秀。
  许石青编剧、导演历史剧、现代戏二十三部,改编整理传统戏十部,排导过的戏七十二部,其中编导的《下河东》《三下桃园》《三上桃峰》《游西湖》等剧,蜚声中外,引起社会很大轰动,受到中央领导人及专家的好评。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均录音录像向全国播放。《人民日报》《戏剧报》《人民戏剧》《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称赞。多个剧目入选《中国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戏曲、曲艺词典》,《剧本》《火花》等杂志发表剧本和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单行本,多部作品获奖。
  1999年12月,一代艺坛巨匠许石青病逝。在他一生的编导过程中,以苦作舟,以勤为桨,一直都在向成功的彼岸搏击,值得我们后辈不断学习。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每个时代都呼唤英雄,每个时代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任时光流转, 人们的英雄情结不会改变,英雄的故事也将持续上演、 流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红色经典故事,重温英雄人物仍会热血沸腾。相信在英雄精神的鼓舞下,50万大气智慧、勤劳淳朴的孝义人民一定会以更加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合力同心,奋力拼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孝义新征程,再铸孝义新辉煌!
  苏宁: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
  苏宁(1953—1991),孝义市楼西村人,1953年出生,1969年2月应征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炮兵团参谋长等职,中校军衔。先后受嘉奖5次,提前晋级1次,立三等功1次。
  苏宁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埋头苦干,在工作过的岗位上,取得了出色成绩。当战士,他是训练尖子;当班长,他带领全班夺得全团训练比武第一名;当干部,被师树为基层干部标兵、优秀指挥员。在走上团的领导岗位后,他先后撰写了70余篇、共3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他撰写的《用运筹方法优选野防最佳方案》论文,首次提出和论证采用纵深机动防御的设想。他提出的《摩步师攻防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几千个数据,上百个计算公式。后在此基础上,与专家合作研制成《陆军师团攻防作战微机模拟系统》,引发了指挥手段的巨大变革。
  苏宁不仅钻研理论,还脚踏实地进行部队急需项目的改革。从1981年到1991年4月,苏宁自己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有162项,其中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受到总部、军区机关肯定和推广,1项获军区科研成果四等奖,8项被军区、集团军推广。
  苏宁乐于助人,关心群众疾苦,与战士情同手足,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并为群众和战友做了大量的好事。1991年4月21日,他组织部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为保护战友身负重伤,4月29日牺牲,年仅37岁。
  1993年2月19日,中央军委颁发命令,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称他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干部中的一个德才兼备、忠于职守、献身国防的突出典型”,号召全军广大干部战士向他学习。
  侯佑诚:百岁入党的爱国人士
  侯佑诚(1892—1999),共产党员,孝义市长兴村人。9岁入私塾,15岁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到山东、河南等地做学徒经商。1927年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便绕道返里,与故交在孝义旧城南街集资开设“裕兴厚”五金杂货商店,以维持生计。
  侯佑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1928年联合各界人士恢复了孝义秋季集会,开辟永安市场。1938年倡导募捐,把日本侵略者毁坏的宋代建筑城隍庙乐楼修葺一新,并多次组织修坝建桥,治理孝河水患。
  日寇侵华,民族危亡,民不聊生,激发起侯佑诚教育救国的热情,于是弃商从教。1938年至新中国建立初,先后创办道德学社,儿童讲习班和尊德中学,坚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道德,对学生进行收复失地、爱我中华教育。
  1952年后,侯佑诚先后在孝义县、介体县的水利局、农建局、财政局等部门担任副局长等职务。1959年11月,任孝义市张家庄水库管理处主任。为修张家庄水库,20年间奔走1035余里,坚持把工程全部完工,为国家节省经费百万余元。在完成职能工作之外,先后参与了整修中阳楼及旧城街道,防治城关水患,规划新城街道等公益事业。
  为了使家乡那些入不了初中的小学毕业生能够继续学习,1981年,侯佑诚不顾自己九旬之躯,联络了14位热心教育的离退休干部,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私立五爱学校,并将自己的工资和积蓄全部捐给学校。19年间,该校培养出各类人才4000多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1990年7月1日,99岁的侯佑诚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一生梦寐以求的夙愿。1999年9月15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8岁。侯佑诚热心公益事业、兴学育人的事迹广为宣传,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也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杨金生:与土地相守一生的“土专家”
  杨金生(1923—2009),孝义市梧桐镇北梧桐村人。少年时参加劳动,并担任村干部。1959年任梧桐公社良种场场长,1976年任梧桐乡农业科研研究站书记、站长,1992年任孝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书记、所长。
  早在50年代,为了改变当地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杨金生开始了艰苦创业,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资金的条件下,他凭着一腔热情和执著,当年就把农大183、华北187等5个先进的小麦品种引进,取得了比当地小麦增产一倍的惊人战绩。1960年冬,杨金生试验成功了土温室,生产出了反季节蔬菜。1962年引进了平顶茴子白、白封顶西红柿进行推广。1964年,试验成功了亩产千斤粮、万斤菜。杨金生先后从省内外引进各种作物良种上百个,因地制宜,在吕梁、晋中推广高粱、玉米、小麦、棉花等30多个品种。1970年,杨金生带领农场科研人员,以间作套种方法取得亩产千斤粮、万斤菜和亩产“双过江”的高产纪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责任制得以落实,杨金生大胆进行了科技服务体制改革,制定出了“一站带千家(示范户)、千家传万户”的科技成果推广方式,一大批科技户、示范户依靠科学种田成为千元户、万元户。90年代,杨金生亲自主持选育出的千斤高产不倒小麦新品种90—12,解决了北方小麦高产与倒伏的难题。
  据统计,杨金生带领农科所人员共完成省级项目9项,地级项目10项,其中有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4项获吕梁地区成果一等奖。这些成果,在全省、全区农业生产中得以广泛推广,有的还在河南、河北等省推广,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杨金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农业科研事业,多次被评为“吕梁地区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2009年6月4日,这位与土地相守一生的“土专家”,与世长辞了,但岁月掩抑不住他人格的光辉,他永远给我们以激励和启迪。
  马牡丹:伟大中华母亲
  马牡丹(1949—1985),孝义市西辛庄镇盆子坡人。1949年4月14日降生在田间的路上,故名“皮牛”。三年后,舅父给起名牡丹。牡丹从小品学兼优,后因身患疾病,无奈退学。之后受父亲影响,培养了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
  18岁时,马牡丹和贺家庄的张根喜结为夫妻。虽然婆家贫寒,但她不怨天怨地,同丈夫一起侍奉公婆,同妯娌诚心相待和睦相处。参加集体劳动时,马牡丹总是拣重活、难活、脏活干,因此赢得了全村人的爱戴,1979年被选为妇女队长。当干部后,她事事为群众着想,邻居有事她必伸出援助之手,热心帮忙。邻里之间遇到了什么困难,也总是会想到找她来帮忙。为此,人们又叫她“心良嫂”“好媳妇”。
  1985年6月10日上午,马牡丹的小儿子三宝偕同邻里小孩在一孔堆满麦秸的窑洞内烧红薯引起火灾。正准备去磨面的马牡丹闻风赶往现场,二话不说,奋不顾身冲入烈火中,见三小孩子挤成一团,都伸出了小手哭着叫妈妈,她毫不犹豫地抱起二新递给来救火的武俊元老汉,并对三宝喊道:“三宝等一等,妈妈抱出他们,再抱你!”烈火越烧越旺,她再次冲入火中,又尽全力抱出二花。这时,窑洞被大火吞没。全村人都赶来了,待人们把紧抱在一起的牡丹母子救出时,她俩已经烧成重伤。抢救途中三宝停止了呼吸。牡丹被送入汾阳医院,终因烧伤过重,抢救无效,于6月19日11时52分逝世,年仅36岁。马牡丹爱憎分明,朴实无瑕的品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感动了全县人民。
  中共孝义县委、中共吕梁地委、中共山西省委和全国妇联先后做出向马牡丹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发出号召。邓颖超题词誉她是“伟大中华母亲”。
 
(原标题:星光熠熠的激情岁月——忆孝河大地的英雄儿女(下))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网站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