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版 网站支持IPv6
孝义市:系列创新举措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鲜活载体,更是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孝义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创新举措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之路。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织密传承保护网。孝义市创新推出项目、传承人、基地、保护单位“四位一体”的传承保护模式,不断完善“1+N”保护传承平台,积极促进非遗与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如今,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贾家庄非遗体验中心、曹溪河红色记忆展览馆、南曹豆腐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非遗景点相继建成,成为市民游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好去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0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达316人,非遗保护的“孝义版图”持续扩大。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筑牢传承根基。人才是非遗传承的核心力量,孝义市始终将人才建设放在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孝义市积极推行“1+2”师徒传承模式,通过以老带新让技艺代代相传,同时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今年,孝义市新增4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27个县级项目、111名县级传承人,非遗传承队伍不断壮大。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孝义市与吕梁艺术学校联合创办的孝义碗碗腔传习班,已结出丰硕成果——学员们不仅系统掌握了传统唱腔技艺,更在不久前举行的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展演中,首次摘得“小梅花”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此外,孝义市还与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合作签约,举办第二期孝义非遗(皮影戏与木偶戏)传习班,依托专业院校资源,重点为木偶制作、皮影表演等技艺培育新生力量,让古老技艺与青年人更好地“对话”。

从完善名录体系到孵化传承人才,从深化校地合作到推动创新融合,孝义市正以科学保护为基石、以创新发展为动力,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全面激发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记者 王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网站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