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版 网站支持IPv6
通信业如何更好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并将其置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位置。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的迭代升级,更对通信业提出了新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基础设施为依托,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在此背景下,通信业需从技术应用、网络覆盖、服务模式等多维度发力,构建城乡数字协同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通信技术,科技创新驱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而通信技术作为底层支撑,正通过数据、算法、物联网等重构农业生产方式。例如,智慧农业通过5G网络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结合AI算法精准调控水肥配比,使单产提升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此外,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依托高速通信网络实现农田测绘、植保作业的精准化,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效率。当前,需进一步突破边缘计算与卫星通信技术瓶颈,实现智能农机、农业传感器等设备的互联互通,构建覆盖“耕、种、管、收”全流程的数字闭环,真正形成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科技动能。

基础设施下沉与普惠服务,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文件明确要求“提升农村地区电信普遍服务水平”,这既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命题。当前,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部分偏远区域基站密度低、信号稳定性差,制约了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的渗透。通信业需以新基建为契机,统筹推进5G网络、千兆光网向行政村延伸,并探索低成本、高能效的组网模式。例如,通过共建共享降低基站建设成本,利用低轨卫星补足地面网络盲区,结合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将通信设施与物流节点整合,形成“网络+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此外,需完善农村数字服务的普惠性设计,如定向流量补贴、适老化终端推广,避免因资费或使用门槛阻碍技术红利释放。

数据要素激活乡村产业,构建全链条数字化生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产业生态的数字化转型,其中通信业可通过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土地、气候、市场等多元信息,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和风险预警。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能够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数据,提升品牌附加值。同时,依托云计算能力,发展“云上农场”“订单农业”等新模式,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发展县域富民产业”,通信业可助力县域经济打造特色产业链,如通过直播电商孵化地方农产品IP,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农旅融合项目,形成“数字+产业”的乘数效应。

与政策框架深度协同,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一方面,要响应文件“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的号召,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数字化项目。例如,通过专项债券支持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或设立数字乡村发展基金,优先支持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另一方面,需加强农民数字素养培育,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既懂农业又通技术的“新农人”。此外,通信企业可联合科研机构,针对农业场景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如耐候性强的物联网设备、适用于梯田地形的微型农机远程控制系统等,将技术适配性纳入创新考量。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通信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未来,唯有坚持创新驱动、民生导向、生态共建,方能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宏大叙事中,书写通信业的时代答卷。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标题:通信业如何更好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网站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