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版
索引编号:
111423LL00100/2020-02678
发文机关: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0-05-15
标  题: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孝义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文  号:
孝政办发〔2020〕22号
发布日期:
2020-05-15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孝义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孝义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2〕20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20〕1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地灾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地灾防治是生命工程的思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地灾防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断强化地灾防治工作,加强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研判,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抓实效,切实提高地灾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工作目标:坚持行之有效的防灾措施和制度,稳步推进地灾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地灾防治能力建设,实现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全覆盖,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2020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截至2019年底,我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共268处,其中罐面塌陷156处,不稳定斜坡45处,崩塌36处,滑坡28处,泥石流2条;构造地裂缝1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沟谷发育特征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下水及植被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触发因素,采矿形成的采空区是地面塌陷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市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高易发区420.11km2、中易发区186.81km2、低易发区338.88km2。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的基本形势短时期内难以扭转。

  (二)气候趋势预测情况

  预计2020年全市气温普遍比常年偏高,全市降水量在460—52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2成;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

  (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情况

  全市现有矿山采空区面积293平方公里,矿山开采破坏村庄近110个,采空区易引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位于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的铁路、公路、桥梁建设项目易引发地质灾害,需高度关注,加强防治。黄土丘陵区域,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或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乡镇街道,存在切坡、填沟等建设活动,易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隐患点,增加防治难度。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情况

  初步预测,2020年全市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可能较2019年会增加。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为3—5月春季冻融期及6—9月汛期。若在人口集中居住、威胁严重的地区发生地质灾害,易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2020年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一)危险程度高区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高区主要分布于溶蚀剥蚀低中山区及溶蚀侵蚀丘陵区,涉及乡镇包括杜村乡、高阳镇、兑镇镇、柱濮镇等部分区域,面积28.1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98%。低山区相对高差50~200m,梁与深沟相间,沟谷两岸斜坡坡度多大于50°,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在降雨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层岩性主要有奥陶系板岩、砂岩,白垩系砂岩、砂砾岩。本区为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及交通发达,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分布最多,为人类工程活动最强烈的地带。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地质环境将不断遭受较大规模破坏,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将呈加剧趋势。

  (二)危险程度中区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中区主要分布于我市中部低中山区及丘陵区大部分区域,河谷发育,地形切割强烈,两侧山体较陡峻,相对高程约500m±,沟谷上游多呈“V”型谷,下游多呈“U”型沟谷,坡面植被覆盖中等,局部坡面由于修路、建房开挖坡脚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丘陵区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强烈,坡体表部主要为灌木植被,覆盖率较高,冲沟较发育,沟道两侧人类活动修路造成小型崩塌、滑坡较发育,该区涉及了杜村乡、南阳乡、阳泉曲、下堡镇、高阳镇、驿马乡、柱濮镇、下栅乡、兑镇镇、西辛庄等10个乡镇,占全市总面积的40.75%,区内发育地质灾害165处,占灾点总数的62%。

  (三)危险程度低区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低区主要分布于我市西北侧国营林场、市区及东部冲洪积平原,涉及杜村乡、阳泉曲镇、梧桐镇、大孝堡乡、下栅乡、驿马乡等乡镇和市区,面积532.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6.27%。国营林场属褶皱断块溶蚀剥蚀低中山区,切割较强烈,沟谷两侧山体较陡峭,植被覆盖率较高,崩塌、滑坡不发育,但局部地段由于人类工程活动修路建房,导致部分斜坡有失稳可能。区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37处,占灾点总数的14%。

  (四)重点防控区域

  1.340省道、梧西线、新榆线、兑柱线、胡水线、杜石线、孝午公路及主要乡村公路沿线区域,重点防护道路两侧边坡因雨水渗透及重力作用发生崩塌、滑坡。

  2.介西铁路兑镇至阳泉曲段,防止因采矿活动、工程开挖破坏铁路安全地质条件引发地质灾害。

  3.孝柳铁路孝义段周边地区,重点防护铁路两侧及隧道因雨水作用引起崩塌与滑坡;特别是杜村段要密切监测由于无主小矿山采空对铁路安全的影响。

  4.各煤矿企业及周边地区,重点预防因雨水沿采空地裂缝渗入引发地面塌陷,对村庄和乡村公路造成损害。

  5.中铝孝义铝矿五个矿区、阳泉曲镇、西辛庄镇、南阳乡、杜村乡、下堡镇等涉矿区域,重点预防汛期采场和工程深挖高排区域发生泥石流、滑坡、崩塌造成人员伤亡灾害。

  6.境内各矿山企业特别是河流沿线的矿井,要预防废弃矿渣堆放河道和沟谷引发泥石流。

  7.黄土陡坡下村镇、学校、医院、矿山企业、居民点、城乡结合部位、工矿临时生活生产区,防止春季解冻期和汛期山体滑坡、崩塌灾害。

  8.近年来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为重点防控区。

  上述重点防治区受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重点防范。未列入本方案的其它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防治区,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应在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进行明确并上报。

  四、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科学部署防治工作。自然资源部门要会同应急管理、交通、住建、水利、教科、文旅、气象、地震、卫健等部门结合降水趋势、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及地震等情况,定期开展年度地质灾害趋势会商,分析预测灾情险情和重点防治方向,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测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进一步扩大预警预报覆盖面和影响范围,不断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

  (二)切实关注重点环节。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关注汛期这个重要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落实值班值守制度,补充应急救灾物资,保障地质灾害应急出动、巡查排查和监测防范车辆。要安排专人对高危隐患点进行驻点值守,强化临灾处置能力,并积极委托具有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做好隐患排查等工作。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在汛期要对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的防灾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组织开展交叉检查。

  (三)全面做好群测群防。各乡镇街道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要结合实际,为在一线监测的村干部和骨干群众适当发放工作补助,为隐患点配备基本的监测预警设备,加大基层监测人员的科技监测能力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要及时补充完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台账数据,制定防灾预案和监测方案,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及技术负责人,并挂牌公示,不定期进行抽查。

  (四)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专门排查队伍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排查黄土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工矿施工区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城中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并扎实开展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坚决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查清安全风险,摸清隐患底数,圈定重点防范区。同时,要把山体边坡住房安全隐患作为重点,密切关注高陡边坡附近建筑物、街区排水系统是否完备,认真仔细查看用水是否直接排入地下及边坡中;各乡镇街道要对2019年已排查出的高陡边坡隐患加快推进分类处置工作。对纳入工程治理及避让搬迁的重要隐患点,要落实资金,倒排时间表、任务图,明确责任人,要专人监督、挂牌督办,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治理到位。对纳入日常监测的隐患点,要明确专人盯守,严格落实监测监控措施,发现情况变化要及时预警、迅速组织群众避险撤离。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大力开展广场式防灾减灾宣传,发放科普读物、张贴宣传图册、刷写标语警示,提高群众防灾、识灾、避灾能力;自然资源部门要协调开展以提升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监测人、技术责任人防灾减灾能力为主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市群测群防体系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氛围;应急部门要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开展应急避险演练,汛期前,地质灾害高易发的乡镇街遒要组织1次示范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进行以避险为主的防灾演练,努力提高各级各部门指挥决策、协同配合、应急处置和后勤保障能力。

  (六)推进防灾体系建设。要开展地质灾害专项排查工作,进一步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和隐患类型、危险程度,编制监测方案、防灾预案,最大限度地减轻土地质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要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工作,选择部分威胁严重且近期无法开展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专业监测设备,开展专业监测,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并与省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及应急平台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专业监测能力。对无法纳入搬迁避让的高危隐患点,要加大应急工程治理及排危除险力度,切实消除灾害威胁;要实施地质灾害移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落实配套资金,明确时间进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千方百计推进工程建设,确保2019年及之前的任务全面完成验收;已实施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的,旧房必须全部拆除,坚决防止人员回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政治担当。要及早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认清当前地质灾害防范的严峻形势,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严格责任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自然资源、应急、水利、住建、交通、教科、文旅、卫健等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建立联防联控的日常联动协调机制。自然资源局和应急管理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严格考核问责,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因领导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乡镇街道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规划编制、监测预警、群测群防、隐患调查排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及所必需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等装备。自然资源部门要严格落实《关于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的实施意见》,将签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协议作为专项任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发挥省内地质勘查队伍现有专业优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逐步解决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少、防治能力不强、技术装备差、业务基础薄弱等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