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版
索引编号:
111423LL00100/2025-34856
发文机关: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5-06-09
标  题: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孝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文  号:
孝政办发〔2025〕10号
发布日期:
2025-06-20
【打印】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孝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孝政办发〔2025〕1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部门:

《孝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孝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5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山西省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吕梁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和《吕梁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5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86处,其中崩塌87处、滑坡40处、泥石流2处、地面塌陷156处、地裂缝1处,共威胁人员7064人,威胁财产19976.13万元。我市全境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340.22km2、次重点防治区面积246.47km2、一般防治区面积350.62km2。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的基本现状短时期内难以扭转。

(二)全市气候趋势预测情况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2025年度(2024年12月—2025年11月),年降水量较常年(441.6毫米)偏多1—2成,年平均气温较常年(11.4℃)偏高1℃左右。冬季,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春季,降水量接近常年,气温偏高;夏季,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季节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局部洪涝和阶段性旱象;秋季,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情况

我市位于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市乡道路、桥梁会增加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矿山建设及开采活动频繁,会增加地面塌陷及崩塌滑坡隐患;矿山采空区易引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黄土丘陵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在沟谷中存在切坡、填沟、造地等人类活动。西部山区露天采场,遇暴雨和极端天气极易形成泥石流,防治难度持续加大。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预测2025年度地质灾害高发类型为崩塌、滑坡,高发时期为3—5月的春季冻融期及6—9月的汛期。高阳镇、兑镇镇、下堡镇、杜村乡、西辛庄镇、驿马乡、柱濮镇、阳泉曲镇、下栅乡、胜溪湖街道应重点防范黄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是西北部的杜村乡、阳泉曲镇、西南部的柱濮镇、驿马乡因地质条件多为Q2离石黄土(俗称“红胶泥”地层),在雨季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高阳镇、下堡镇、兑镇镇、西辛庄镇、胜溪湖街道、下栅乡因地质条件多为Q3马兰黄土,雨季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极端干旱天气后突遇大雨情况下,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受采矿活动影响,预测2025年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若在人口集中居住、威胁严重的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一)重点防治区

1.驿马乡—兑镇镇—柱濮镇—西辛庄镇—下堡镇重点防治亚区。该区位于孝义市中部,行政区划属驿马乡、柱濮镇、兑镇镇、西辛庄镇、阳泉曲镇、下堡镇以及下栅乡。全区总面积251.14km2,占孝义市总面积的26.79%。

2.杜村乡东北部—下堡镇—高阳镇西部重点防治亚区。该区位于孝义市西北部,行政区划属杜村乡、下堡镇、高阳镇。全区总面积89.09km2,占孝义市总面积的9.5%。

(二)次重点防治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西辛庄镇北部、阳泉曲镇、杜村乡东南部、下堡镇中部、兑镇镇东部、驿马乡东部、下栅乡中部以及胜溪湖街道西南部一带。全区总面积246.47km2,占孝义市总面积的26.3%。

(三)一般防治区

1.国营林场—杜村乡西部一般防治亚区。该区位于孝义市西北部,行政区划属杜村乡。全区总面积110.39km2,占孝义市总面积的11.78%。

2.梧桐镇—大孝堡镇—下栅乡东部一般防治亚区。该区主要分布在孝义市东部主城区、高阳镇中部及东部、下栅乡东部、梧桐镇以及大孝堡镇一带,行政区划属梧桐镇、大孝堡镇、下栅乡及孝义市区等。全区总面积240.23km2,占孝义市总面积的25.63%。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加强趋势会商,科学部署防灾。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市自然资源局要会同应急、住建、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定期进行地质灾害趋势会商,综合分析降水变化、人类工程活动及地震等因素,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科学确定重点防治时段、区域及方向。各乡镇(街道)要结合降水趋势及各自辖区实际,科学制定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时召开专项会议周密安排部署,将防灾责任分解落实到点到岗到人头,坚决防止出现责任空档、死角和盲区。

(二)强化隐患排查,狠抓源头管控。自然资源局要充分发挥对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的专业优势,立足于全年全天候防灾,高度关注冰雪冻融期、汛期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及气候变化时期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突出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加强督促检查,压实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三个责任人”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严格按照《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和规范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入库有关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函〔2023〕383号)要求,对人口密集的城乡接合部、学校、医院、厂矿、各类移民新村、山体边坡住房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重要交通干线、重点水库库区、工矿场区、施工工地、临时工棚、施工便道、高陡边坡、冻融影响区、山区削坡填沟建设的居民聚集区及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全面排查。排查过程中既要对在册的2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精细排查,更要树立“隐患即事故”理念,注重发现新的隐患点,并做好分类处置,确保隐患点“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各涉矿乡镇要联合矿山企业及矿业权人,对采空区、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等隐患开展全面排查,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主体责任,落实监测监控、预警预报、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

(三)科学监测预警,提升防灾水平。各乡镇(街道)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强化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全覆盖,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要不断夯实“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充分运用我市安装的26处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仪(站)和大孝堡镇地面沉降监测网,全面织密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网,切实做到“有预警就响应”,坚决杜绝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通过科技监测手段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预警精准度、时效性和覆盖面,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技术和人员支撑,实现科学防范、重点防范、精准防范。

(四)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减灾成效。各乡镇(街道)要把群众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避险搬迁,做到“能搬快搬、应搬尽搬”,坚决筑牢地质灾害防治防线。全面完成国债资金安排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建设和地质灾害高风险区精细调查,进一步查明各类隐患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发展趋势,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区,实现管理与技术深度融合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与风险区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双控全链条工作闭环管理。

(五)加强联动预警,做好应急处置。自然资源局要配合应急局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会同水利、气象等部门做好协作联动,及时、精准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山洪预警,持续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提升预报准确率。同时,要强化极端天气和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严格执行“早预警、早响应、早处置”机制,确保防灾措施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山西省强降雨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撤离响应机制》,对遭受强降水严重区域,强化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和紧急避险转移。主汛期“七下八上”等重点时段,自然资源局要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和专业技术支撑单位驻乡进村,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支撑服务。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应急值守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生灾情险情,第一时间整合各方资源开展抢险救援、群众转移、警戒管控、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工作,同时第一时间报送灾险情信息,做到首报快、续报准、终报全。

(六)做好培训演练,增强防灾意识。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制作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向群众广泛发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等宣传作用,强化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在汛期前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本辖区、本行业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和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进行一次全员培训,提高监测监控、灾害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因地制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受威胁群众开展应急避险演练,使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熟知避灾地点,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汛期来临前,针对威胁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涉乡镇(街道)都要组织以避险为主的防灾演练,不断提高指挥决策、协同配合、应急响应、抢险救援和后勤保障能力。

(七)深化管理创新,提升防灾能力。动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显著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防御工程标准,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在现有运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控体系基础上,综合考虑地质、地形、诱发因素、承灾体等因素,继续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创新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工作模式,完善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制度,强化“四级”管理责任机制落实,切实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筑牢安全底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将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认清当前地质灾害防范的复杂严峻形势,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及早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各司其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坚决筑牢安全底线。

(二)明确职责分工,压实防灾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作用,指导发改、教体、工科、民政、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文旅、卫健、应急、能源、公路、铁路等行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做好各自领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督促工程建设单位、运营单位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及防灾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防灾责任和防治措施层层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导检查,倒逼责任落实。市政府将组织自然资源局、应急局等相关单位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集中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的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预案、避险场所、工程治理、宣传培训、应急值守、信息上报等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不主动、慢作为、不作为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将采取约谈、通报、问责等措施;对玩忽职守,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保障经费投入,确保防治成效。财政局要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监测预警、群测群防、隐患调查排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经费;各乡镇(街道)配备必需的巡灾检查车辆、通讯、物资器材等装备,确保巡灾人员自身安全;要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全面改善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切实增强业务基础能力,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1.孝义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统计表.pdf

2.孝义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监测责任一览表.pdf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孝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pdf



解读链接:【图解】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对《孝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解读

【文字解读】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对《孝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解读

【音频解读】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对《孝义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解读

政策咨询:孝义市自然资源局 地质环境管理股 0358-785020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相关文档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