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繁體版 网站支持IPv6
人民日报看山西 | 皮影戏传承人侯建川:“土味道”演绎新剧目

油灯一盏,纸窗一方,音乐响起,幕后3位非遗传承人手指翻飞、紧密配合,只见孙悟空上天入地,观众连连喝彩……晚上8点,山西太原一家餐厅内,孝义皮影戏经典剧目《收伏柳树精》开演。

 表演结束,64岁的孝义皮影戏传承人侯建川甩了甩发酸的手腕,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说:“下乡演出的时候,常常一口气演两个多小时,今天剧目短,还算轻松。”

 传统孝义皮影戏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麻油灯亮影,影人全用牛皮雕刻,音乐唱腔是以小唢呐为主的吹腔,所以又被称为“孝义皮腔纸窗影戏”。后来,受外来戏种影响,孝义皮影戏渐渐丢失了最本土的艺术形式,到了上世纪90年代,能用古老皮腔表演完整剧目的老艺人寥寥无几,孝义皮影戏班社“二义园”第七代传人武海棠是其中之一。

 为了能够学习传统孝义皮影戏,侯建川拜访了武海棠。老人住在破败的土窑洞里,见有人来,他从布满灰尘的箱子中取出珍藏的皮影,对着窗户表演了一段。“多年不演,有些跑调,但是那种‘土味道’让我印象深刻。”侯建川回忆。之后,他便拜武海棠为师,立志将孝义皮影戏传承下去。

 “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1996年,侯建川成立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研究会,请来老艺人、招收新学员、挖掘整理剧本、排练剧目,渐渐有了名气。

 近年来,山西文旅市场火热,景区成为非遗表演的新舞台。2010年起,侯建川与大同云冈石窟景区合作,孝义皮影戏有了固定演出场所。云冈石窟景区皮影木偶馆内,原创皮影戏剧目《马识善人》每天定点演出,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

 最近几年,侯建川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新人上,他受聘担任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和指导老师,每周讲3堂课。“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侯建川说。

 关于皮影戏,侯建川还有一个心愿,采访结束,他拿出一本近300页的孝义皮影戏知识读本书稿,“这是我30多年的心血,希望有机会能够出版,带动更多人了解皮影戏。”(本报记者 付明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孝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孝义市政府研究和服务中心

地址:孝义市党政办公大楼   网站联系电话:0358-7828576

版权所有:孝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晋ICP备11003284号-1  网站标识码:1411810001

晋公网安备 14118102000103号